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疏导指南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疏导指南


当前,广州市疫情多点并发,不确定性逐渐增多。为帮助全校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及线上学习期间做好学习管理和情绪调适,学校心理老师特为大家解答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呵护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信息。希望能在紧张的疫情防控时期给予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居家线上学习,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有些孩子的自控力差一方面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另一方面是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比如不停地催促、唠叨、斥责,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不催不动,推一推,动一动。建议家长:

1.不随意贴标签

家长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反复强调,给孩子随意贴上“自控力差”“不认真”等标签。这会导致孩子将问题理所当然化,然后以此为借口心安理得地“躺平”,“反正你都这么认为我了,我就这样了”!

2.设定小目标,体验成功

过分强调意志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想孩子自主自觉,一定要他内心想要做这件事,对这件事有目标有期待,“心想”才能“事成”。

给孩子设定一些每天努力的小目标,让他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动力去朝着目标努力。完成小目标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当孩子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后,当他表现好的时候能得到父母及时的肯定的时候,这种良好的情绪感受才会吸引孩子继续做下去。

3.加强自控力训练

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锻炼慢慢形成的,先坚持5分钟,再坚持10分钟,点点滴滴,一步一步,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不断地提升。而这个缓慢进步的过程中,需要你的耐心,需要你的鼓励,也需要你的坚持不放弃。

家长要有意识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让他们不断增强心理力量,感觉“我行”“我可以”,当这种力量足够强大时,他们就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如何提高网课期间的学习效率?


1.做好时间管理

有时候,我们觉得网课效果不如线下课程,其中的问题并不是出在老师的网上教学能力,其中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的改变。因为是在熟悉放松的家里,二位没有其他同学的牵绊监督,所以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放松下来。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对时间的管理。之前去学校,要很早就得起床,现在在家就不用了,很多家长认为节省下来的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更舒适的睡一个懒觉。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明确规定好时间,这让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反正明天不用早起,于是出现了晚睡,赖床的现象。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做事更加拖沓、没精打采、学习兴致不高等现象。

这个时候,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格。使用学习计划表、任务管理器等来管理时间和学习计划。坚持自己的学习目标,确保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既定任务。不要拖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工作。

2.做好纸质笔记、作业

笔记的作用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事实上,上网课也要做好笔记,作业尽量纸质化。和线下课程比,网课只有学生记笔记会明显减少。长期盯着屏幕很容易忘记笔记,同时网课有回放,似乎笔记也不用记。但很多研究表明,无论线上线下,记笔记十分必要。

所以第一步,是找出笔记本,恢复动手记笔记的习惯。每当课程结束,这也是家长进行检查的一个方面,这可以反映出孩子到底有没有在认真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3.及时与老师沟通

对于网课期间积攒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反馈并且寻求帮助。一方面,与老师联系能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网课期间与老师保持联系,也能在潜意识上对自身起到规范与约束的作用。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表扬这些多问问题的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高效学习的前提是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地坚持下去肯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三、面对疫情,初三/高三学生该如何调整备考状态?


1.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

与其为了不确定的开学时间而忧虑,不如静下心来,过好宅家学习的。每一天。对疫情的关注要适量,避免过多接触负面信息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也要学习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一段时光未尝没有价值:学习与自己相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个性化的查缺补漏。这不仅有助于夯实知识,还能培养意志品质,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端正对待考试的态度

无论是初三高三的学子还是其他年级学生,都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要意识到,中考/高考考查的是一个人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培养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素质水平,你多年的努力并不会因为这段宅家的时光而消失,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正常发挥出水平。

如果之前便在学习上落下太多,这样的同学正好可以趁着宅家的时光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趁这个机会弥补不足,能补多少补多少,能得一分是一分。

总之,同学们要正确认识考试,怀抱信心去行动,而不是陷入担忧当中,影响知识的吸收。

3.调节情绪,接纳自我

在中考/高考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应届同学产生了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担心、悲伤等。其实,在当下产生这些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出现心理波动,不要因为产生了负面情绪而感到有负罪感,或者进一步焦虑。要充分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相信等情绪很快消散后自己就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

也可以通过与家人或朋友倾诉来宣泄这些情绪,或是采用连续的长而深的呼吸来让自己放松下来。还可以采用“蝴蝶拍”的方式,双手在胸前交叉,抱住自己对侧的肩膀,两手轮流地轻拍自己,同时伴随深呼吸,给自己带来稳定和安全感。

此外,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起作用,还可以试着尝试下每天进行冥想。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冥想APP和视频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


四、在家呆的懒懒散散,该如何调整状态迎接返校复学?


一些同学居家学习时间久了之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久居家中不出门,生活习惯懒散,作息不规律,不想从安逸的状态中走出来,可能导致复学不适应。

2.受疫情影响,少部分同学谈“疫”色变,过度担心被感染,始终处于恐慌之中。

3.线上学习不自律,导致落下太多知识,担心开学后跟同学们差距拉大,担心后面的学习跟不上,导致学习焦虑。

复学产生焦虑并不可怕,调整心态才是关键。适应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改变,在平稳中找到新的生活节奏。

1.正确看待不良情绪

面临可能到来的返校,无论你是兴奋、高兴还是焦虑、不安,这都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去否认或者逃避。返校前后,这种适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我们做好返校准备和自我防护是有价值的,它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将自身状态从放假模式调整为上学模式。

2.调整状态,适应学习节奏

当我们从完全放松的家庭状态,一下子进入到学校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的学习生活中,极大的落差容易导致情绪焦虑、紧张。只要我们知道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是暂时的,给自己一点时间,我们就能慢慢调整,适应新的环境,时间可能是三四天,也可能是一周,因人而异,当我们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就可以加快适应过程。

3.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

线上学习可能已经打乱了许多同学的生物钟,大多数学生睡得晚起得也晚,那么在临近复学的时间,需要逐步改变平时的慵懒、拖沓、晚睡晚起、睡懒觉的坏习惯,恢复到上学的作息,以便复学之后能更好适应。从现在开始,请重新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将生物钟调整回正常状态。提前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照作息表执行,为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一个科学有序的行为能持续一至两周就会形成习惯,生物钟也会随之调整。只要能树立时间观念,有意识地训练早睡早起,尽量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相信复学后的你会很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如果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困难无法排解,难以承受时,也请主动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懂得求助,也是一种智慧。


咨询热线

学校心理张老师QQ1085920122(开放时间:即日起至疫情结束 每周一至周五10:00-18:00)心理支持邮1085920122@qq.com(开放时间:即日起日至疫情结束)温馨提醒:请在使用邮箱咨询时标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班别),心理室会恪守专业原则,对每一名咨询者的信息严格保密,并尽快予以回应。


市内各专家团队的咨询途径

(1)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组成专家团网络咨询服务 QQ:428038776(开放时间:即日起至疫情结束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

(2)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020-12320-5(24小时免费服务)免费QQ:1661042151

(3)华南师范大学开通心晴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附免费心理评估测试),援助热线:18011959205(9:00-18:00),https://mp.weixin.qq.com/s/yGKsalJisZZYrUvj3BIP3g


相信在学校、家庭、本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呵护我们的心灵。